大学生宿舍财物防盗调研报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04-04浏览次数:509

 
 
    所谓盗窃,是指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国家、集体或他人财物的行为。它是一种最常见的并为人民群众、师生最为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行为。据统计,盗窃案在高校发生的各类案件中是最多的,大约占90%以上。随着大学生中宿舍财物被盗案件的不断增加,学生宿舍财物防盗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本调研组通过个案调查、访问、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下沙高教园区八所高校进行了调研,其中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386份,回收率为96.5%。调查对象为各高校涉及宿舍财物被盗学生200名,其中100起盗窃案件已被侦破,此外各高校还有25名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经过调查统计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生宿舍常见的盗窃方式
    根据调查,作案人员在学生宿舍中实施盗窃,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顺手牵羊。趁学生宿舍没人、或物主短暂离开、临时外出、粗心大意或注意力不集中时,顺手拿走他人的笔记本电脑、手机、钱包、MP3等贵重物品。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62.3%的学生认为,“顺手牵羊”是窃贼主要使用的盗窃手段,在已侦破的盗窃案件中,高达49%的窃贼采用了这种盗窃方式,在还未侦破的案件中,有73.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物品很有可能是这样被盗窃的。
    2.趁虚而入。在学生宿舍中,往往一间寝室住四、五个学生,有的是不同系,不同班的混合寝室,常常出现不锁门窃贼入室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贵重物品和随身物品保管不严,随意搁置,往往给趁虚而入者以可趁之机。从调查结果来看,有33.7%的学生认为“趁虚而入”是窃贼主要使用的盗窃方式,并且有5.4%的学生表示自己所在的寝室出现过室友都不在但未锁门的现象,在已侦破的盗窃案件中,9%的盗窃是由于寝室未锁门或短暂外出,贵重物品随意搁置的等原因所造成的。
    3.暴力破门。学生宿舍中有一些宿舍门锁质量较差,使用一段时间后只能勉强锁住门,很不牢固,用力一撞或一踢,门就能打开,窃贼利用这点,破门而入实施盗窃。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窃贼不会使用这种盗窃方式,可能是因为学生宿舍人员比较集中,暴力破门可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在已经侦破的案件中6%的盗窃都是通过揣门而入的盗窃方式进行盗窃的,并且在未侦破的盗窃案件中,根据对盗窃现场的分析,7.4%的盗窃很有可能是通过暴力破门来进行盗窃的。
    4.插片入室。学生宿舍中的有一些宿舍门的门板和门框之间缝隙比较大,足以用身份证等“插片”开锁,常被窃贼所利用。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34.5%的学生认为“插片入室”是窃贼主要使用的盗窃手段,从已侦破的盗窃案件来看,使用这种手段的窃贼达到15%,通过对未侦破的盗窃案件分析,21.8%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物品可能是这样被盗窃的。
    5.偷配钥匙。有些窃贼作案前有预谋地偷配了钥匙,然后寻找机会,开门入室盗窃。据统计,有42%的学生认为窃贼主要通过这种手段行窃,根据已经侦破的盗窃案件统计,有18%的窃贼通过将拾到或偷来的钥匙私自配制,趁学生上课之机,开门入室作案,通过对未侦破的盗窃案件分析统计,有22.8%的同学认为窃贼就是采用这种方式盗窃的。
    6.外员留宿。一些同学违反学校相关规定,擅自带老乡、以前的同学等留宿在宿舍,在自己和宿舍同学去上课时,放心地将钥匙交给他们,留宿人员在宿舍内进行盗窃作案。据统计分析,93.8%的学生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有11.4%学生曾经让自己的同学留宿在宿舍,从已侦破的案件来看,仍然有3%的盗窃是外来留宿人员所致。
    二、学生宿舍被盗发案特点与规律
    (一)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宿舍实施盗窃的作案人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内部人员。行为人多是本班、本寝室或生活在周围的其他人员,他们朝夕相处,每天生活学习都在同一个空间,他们对物主的生活规律及钱、财、物存放地点非常了解。在问卷调查中,当发现自己的财物被盗时,有41.8%的学生首先怀疑的是内部人员,同时根据已侦破案件统计显示,在侦破的100起案件中,44起都是物主周围的同学所为,在未侦破的案件中,有33.2%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周围的人员盗窃。
    2.外来人员。行为人往往采取打扮成学生或教师的模样,趁宿管人员不注意,混入人流之中,以各种借口伺机窜入学生宿舍;也有因各种原因被学院处理的离校人员,利用他们对学院的内部环境、对学生的生活规律比较了解,与部分学生较熟悉等进行盗窃。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当发现自己的财物被盗时,36.7%的学生首先怀疑是外来人员,根据侦破的案件显示,共有39起盗窃案件与外来人员(主要以外来推销人员为主)直接有关,在未侦破的案件中,40%的学生认为是外来人员盗窃。
    3.内外勾结。本寝室或本宿舍人员串通其他校外违法人员进行作案,他们对侵害对象和目标比较了解,向行为人暗中提供情况和作案条件。调查统计表明,当发现自己的财物被盗时21.5%的学生首先怀疑是宿舍人员与外来人员内外呼应进行盗窃的,同时侦破的100起案件中有17起案件是由于内外勾结而得手的。
    (二)据统计分析,从发案时段来看,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时间时段
    1.新生入学时间。调查表明,23.8%的学生认为新生入学是盗窃的一个易发期,事实表明,在调查的所有案件中13.2%的案件都发生在新生入学时间,由于新生刚入校,人生地不熟,从家里带来的现金和贵重物品未能及时妥善管理好而被窃贼盯上,造成财物丢失。
    2.开学期间。开学初是案件的高发时段,同学们返校后大多忙于各项就读工作,且从家来带来的财物多,常因保管不善造成财物被窃,调查表明,53.1%的学生认为开学期间是盗窃的高峰期,27.4%的盗窃案件都是发生在这个时段。
    3.临近放假期间。这个时段学生忙于考试和准备回家,学生的警惕性普遍不是很高,给窃贼造成了可趁之机。调查显示,20.5%盗窃案件发生在这个时段,且以贵重物品为主。
    4.毕业离校期间。由于很快要离开母校,走上工作岗位,心情非常舒畅,加上繁杂事务牵扯精力,放松了警惕。35.0%的学生认为这个时段是自己警惕性最低的时候,盗窃案件中,8.2%的盗窃分子正是钻了这个时段的空子。
    5.上午一、二节课期间。调查表明,有34.6%的学生认为这个时间段财物比较容易被盗,同时,实践表明,23.4%的盗窃案件正是发生在白天寝室无人尤其是上午一、二节课期间,由于学校在这个时间通常安排的是主要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要去上课,寝室里无人,容易下手。同时调查也表明,这个时段的窃贼主要以内部人员为主。
    6.晚上学生睡觉期间。由于一些寝室的学生思想麻痹大意,安全防范意识差,晚上睡觉不关门或寝室门虚掩,特别是气温较高的时候,极易引发盗窃案件的发生。据调查,7.3%的盗窃案件发生在这个时段,同时,这个时段的窃贼主要以内外勾结为主。
    三、学生宿舍发生盗窃的原因
    从调研情况来看,大学生宿舍财物盗窃犯罪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犯罪方式和手段向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方面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盗窃分子能够得逞呢?综合起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学生被问到“在当前社会,你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吗?你觉得有钱能使鬼推磨吗?”虽然我们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是不能的,但是仍有6.4%的学生对此持肯定的态度。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出现了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加之社会对“大款”的高消费生活有意无意的渲染,使有的大学生心理不平衡,拜金主义思想膨胀,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导致其理想、信念的困惑和动摇,对物质占有欲的过分追求导致一部分学生走上犯罪道路。
    2.家庭教育方法的不良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缺陷。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学生被问到“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在不违法但不道德的情况下,你会选择?”仍有17.6%的学生选择“个人利益”。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部分家长常常重智力教育而轻人格培养;少数学校往往重知识“输入”而轻品德的“塑造”。这种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学校教育的缺陷,加上部分学生本身素质不高,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安全防范意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调查问卷中,有高达93.2%的学生认为自己“安全防范意识强,警惕性高”,但是当被问到“如果你有点急着要出门,你会先收拾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吗?”时,结论却是有33%的学生选择“不会”,这种理论上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与现实的矛盾往往给盗窃分子创造了作案的条件。
    4.宿舍防盗软硬环境不力。有些宿舍门锁松动,有时甚至出现“万能钥匙”一把钥匙可以开几个门,另外,在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学校宿舍防范设施不够完善,学生往往可以翻窗自由出入,这在某种程度上为盗窃分子提供了机会和便利;在软环境方面,有时宿舍进出人员较复杂、流动性大,加上宿管人员管理松懈,责任心不够强,这些给盗窃分子留下了可趁之机。在调查中,16.3%的学生认为宿舍的硬件防盗设施是不够完善的,同时,24.8%的学生认为宿管人员责任心不够强,这应该充分引起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关注。
    四、学生宿舍防盗措施及对策
    针对学生宿舍财物失窃的实际情况和发案原因及特点,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对减少和遏制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加大一个力度
    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加强治安管理和校园控制,加大对盗窃案件的侦破力度,形成良好的校园治安环境,约束学生遵纪守法,对不法分子绳之以法,达到教育学生和震慑犯罪的目的。
    (二)加强两项教育
    一是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正处在迅速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阶段,学校要引导他们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是普法教育。学校要保证法制教育的“四落实”,在当前还不能做到“四落实”的情况下,要把法制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教育中去。学校要充分发挥班会、黑板报、橱窗等的作用,积极、持久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宣传手抄报、漫画比赛、法制教育小品、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竞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受到启迪。
    (三)增强三种意识
    一是法律意识。学生在违法犯罪时,常常表现出对一切危害行为和后果漠然无视,他们不计利害和后果,法律意识淡薄,往往犯罪不知罪,违法不懂法。因此,要注重法律知识的教育,要教育学生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远离犯罪,通过学法、懂法来达到守法、用法、护法的目的,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二是责任意识。部分学生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缺乏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一旦犯罪,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要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上下功夫,要让他们懂得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的一分子,自己的所作所为要符合学生行为规范、道德规范,使学生明白遵守常规的意义和重要性,做到自觉守纪、关心集体、孝敬父母,对家庭、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
    三是自我防范意识。通过对所调查的一些案件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思想意识麻痹,自我防范意识差是造成学生宿舍被盗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教育学生摒弃麻痹大意的思想,以谦虚的态度,认真学习并掌握各种安全知识。采取形式多样、常抓不懈、不厌其烦的讲解、灌输包括防盗在内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巧。通过学习和宣传,使学生自觉加强防范意识,学会如何保管好自己的财物。事实证明,学生需要掌握的安全技能太多了,使学生明白安全防范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技巧和办法,并不那么简单,而是大有学问。只有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并掌握了相应的防盗技巧,不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被盗案件发生。
    (四)加强四方面建设
    一是加强宿舍硬件建设。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高校的后勤社会化,给本来已趋于社会化的校园治安管理又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学校和后勤公司应加强合作,共同完善宿舍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学生宿舍的防盗能力。
    二是完善学生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建设。首先,规章制度不仅要在管理层面上不断完善,而且还要自觉体现出规章制度建设本身应有的文化品味。其次,作为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制定和完善学生宿舍管理的规章制度,特别应做好规章制度建设与解决法律纠纷的工作。
    三是提高宿管人员综合素质。学生宿舍管理人员这支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宿舍的管理水平。宿管人员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热爱学生工作,能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应重视对宿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以通过开办短期培训班、辅导班等形式,就学生日常起居、生活秩序、自身管理、心理问题等请专家授课指导,还可以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将好方法、好措施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使自己的管理符合客观实际,少走弯路。此外,宿管人员要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和服务工作。
    四是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建设。学生既是学校的主体,又是高校管理的客体,高校学生宿管工作,除了让同学接受管理服务,还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宿舍管理工作,让学生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起到参谋、助手和监督的作用。学生参与管理可使他们在正确认识如何管理别人的同时,懂得如何管理自己,自己维护宿舍秩序,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五)注重五种结合
    一是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直接、最经常的途径。我们要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之中,以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为主渠道,辅以时政课、班会,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之中。
    二是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在遏制违法犯罪方面,道德教育是第一道防线。道德行为主要靠自律,它是一种事前防范,能够有效地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而法律则是由国家制定并由专门机构来强制推行的,法律既有引导也有惩戒作用,而它更侧重于行为的后果。要言之,“德”“法”相济,相得益彰。因此,法制教育要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才能收到更好效果。
    三是法制教育与日常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守法与守纪密切相关,只有自觉守纪的人,才会自觉守法。因此法制教育要同学生日常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宣传学习;日常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日常文明礼仪行为的综合检查结合起来。
    四是法制教育与“特殊群体”教育相结合。特殊群体主要包括纪律性差、学习成绩差、家庭经济困难等群体,学校要组织力量开展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问题和严重违反学校纪律的专题调查,研究帮教措施,落实转差转困工作责任制,实施教师与特殊学生“结对子”工程,将法制教育与“特殊群体”教育相结合,做到每个差生都有专人帮教,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帮教对象。
    五是法制教育与生活社区教育相结合。生活社区是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课堂,社区教育是学生法制教育的最有效的补充,社区要整合人力、物力资源,以法律进社区为载体,强化社区法律自愿者队伍,强化法治宣传阵地,为学生在社区的教育营造一个良好法治氛围。
    事实表明,大学生宿舍财物盗窃犯罪问题是个人、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体现。减少和遏制宿舍财物盗窃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学生宿舍盗窃的原因、特点和规律,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形成全方位的法制教育网络,宿舍盗窃违法犯罪问题必将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