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切事物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餐饮服务实体也是如此。面对不断深化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和逐渐开放的校内服务市场,遵循守旧,墨守成规必然会导致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并最终被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击跨。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能顺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实现高校餐饮服务保障工作的和谐快速发展,思路、管理、服务、经营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也就愈发得显得重要。
2004年上半年,我们在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启动了餐饮服务体系流程改造,通过对旧有资源的重新整合调整,革新原来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初步实现了采购环节的市场化,配送环节的标准化,餐厅管理的规范化,接待服务的酒店化,信息反馈和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在后勤社会化的大背景下,这种新型的服务流程为我们持续改进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在此基础上,2005年我们进一步对餐饮服务体系改革进行深化,内细服务,外拓市场,以管理、服务、经营和技术等各个层面的创新持续推动了我校餐饮接待工作的和谐与快速发展。
一、管理创新
在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今天,管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服务实体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服务态度的好坏,饭菜质量的高低,运行状况能否良好,广大师生能否满意,归根结底都是一个“管理”的问题。在工作中,我们重视各个服务管理环节的改进,通过管理创新提高中心整体的服务水平。2005年,我们着手策划实施了两项大的活动,突出了细节管理和良性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啄木鸟行动计划。
为不断提高新形势下饮食服务中心整体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员工在安全、节约方面的意识,使中心在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方面见到实效,我们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先进性教育进入分析评议阶段之后,在全中心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啄木鸟行动计划”,认真组织本单位各部门员工进行深刻反思,认真查找中心在管理、服务、经营方面的薄弱环节,并详细制定了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根据中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岗位说明书的具体要求和工作标准,各部门制定了本部门员工的“应知、应会、应做到”具体标准,并认真组织了学习、培训和检查。进一步完善“员工自查、部门检查、中心抽查”的三级监督检查机制,将检查范围由以前的卫生、安全和服务进一步扩大到成本节约和改进措施的落实上。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对自身在管理和服务细节上的不足进行了认真改进,改进措施达到了70余条。各个部门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普遍得到了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顾客满意度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上升了近3个百分点。
2、大力实施“共建共管”工程,努力创建和谐餐厅。
“共建共管,创建和谐餐厅活动”是我们在餐厅管理上的一项崭新尝试,旨在通过活动加强后勤员工与广大师生间的互动沟通和管理,充分发挥后勤服务实体“三服务、两育人”的教育属性,增强学生素质,创新自身管理,更好的为学校和学生发展服务。活动以学院为单位,由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团委书记负责组建“学生伙食助理管理小组”, 作为学生参与餐厅管理、自主监督的活动单位,“学生伙食助理管理小组”与餐厅经理共同开展管理与实践工作,包括:协助餐厅经理搞好试点餐厅的伙食花色创新,提高饭菜品种质量,督导学生礼仪风貌,提倡宣传环保节约,处理学生意见投诉,改善大厅就餐环境,进行餐厅文化建设等。
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餐厅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拉近了学生与后勤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实践与后勤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朋友”的情感层面上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与广大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餐厅工作做到了完全的透明化、阳光化,餐厅在活动中注重征求意见,发现不足,创新服务,认真思索广大师生的最新需求点,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细节,对餐饮服务的和谐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全面参与管理,共同创建和谐饮食、和谐餐厅对于广大在校学生来说,也是一项较为系统和充满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学生代表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此外还要具有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头脑和一定的管理知识。活动的开展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拓展,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机会,使同学们在毕业前得到提前参加基层管理工作的社会锻炼机会,符合河北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活动要求,形成了学生素质教育与餐饮服务紧密结合的新思路。
二、服务创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对餐饮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校内服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大环境下,把握住高校师生这个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趋势和服务需求,在服务上有所创新,成为高校餐饮服务实体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1、学生基本伙食花色品种的创新。
一般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都不会少于三四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如果餐厅里提供的饭菜只是那么几种,再好吃的菜同学们也会觉得入口无味。因此,我们在餐厅伙食服务中高度重视伙食花色的创新。去年的餐饮服务流程改造以后,餐厅的前厅和后厨服务得以分开,厨师长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伙食花色品种的创新和饭菜口味的提高上。在开发新品的过程中,厨师们随时注意收集和发现学生的消费需求,不断的推出各类新食品。通过一年来的运行,目前,学生伙食的花色品种进一步得到丰富,各餐厅供同学们选择的菜品达到了近200种,中、低挡菜占到了全部饭菜品种的80%以上。此外,我们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在各餐厅推出了特价菜,价格从0.8元/份到1.2元/份不等;针对学生长期食用米饭、馒头等主食“没胃口”的情况,推出了一系列的“忆苦思甜”饭:利用芹菜等原料的下脚料加工菜窝头,把加工豆制品后余下的豆渣加工成豆渣丸子等,从一开始售卖便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2、接待餐厅服务细节和服务环境的创新。
餐饮服务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顾客的满意程度,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特别是高校的接待餐厅,承担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餐饮接待任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这个学校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因此,在接待餐厅的服务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只注意服务的礼貌礼仪,尊重客人的风俗习惯等,还建立起了客人档案,使服务人员能熟记客人的称谓和消费习惯,从而拉近与客人的距离,使客人感受到绝对的尊重。此外,我们在特色产品上下功夫,每周定期推出新的菜肴,在菜肴品种上做到常翻常新,做到原料新、口味新。针对顾客求新、求美的心理特征,我们通过对餐厅格调的设计、内部氛围的调整、艺术饰品的增减、餐具的选用等手段进行环境创新,在餐厅内部建立起迎宾花园,对餐厅饰物进行了调整,将特色菜品推荐上墙,使客人一走进餐厅就能感受到大学校园内浓浓的文化气息。
三、经营创新
一个成功的企业决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而应当有广阔的视野,适时把握住事物发展的各种变化,以应变、善变的精神,去着眼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洞察市场的潜在需求,开发新的市场,拓展新的事业。在餐饮服务体系改革中,我们提出了“利润点的战略转移,努力实现以外养内”的战略思想——在校内学生基本伙食上实行“全成本核算,零利润运行”,在校外市场积极拓展培训市场,将校外市场利润适度返哺回校内学生基本伙食。
按照这一总体构想,2005年,在做好校内服务市场的同时,中心重点开展了校外市场业务的拓展工作。我们与中国饭店协会合作成立了饭店管理培训中心,联手开展饭店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与北京时代光华教育管理公司合作成立了河北大学时代光华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共同开展远程卫星企业管理课程培训。由于项目符合市场需求,填补了保定市乃至河北省内空白,两个校外市场项目均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面向社会企业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开展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积极与省内其他高校联系,根据学生群体特点设计了专门的培训计划,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饭店业管理准职业经理人认证培训,即增强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又拓展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受到了在校生的热烈欢迎。
随着中心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对专业厨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在招录员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需求很大,一方面是社会上烹饪技校的生源严重不足,很多厨师岗位虚拟以待,但没有学员可以挑选。我们随即对现在的厨师培训市场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省内厨师培训技校的办学水平良莠不齐,绝大多数厨师技校在学员就业上采取了欺瞒或应付的方式,造成了厨师培训市场信誉度的急剧下降,生源自然变的越来越少,但市场需求空间还是很大。根据这一调研结果,我们综合考虑了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果断的确立了“建立专业品牌烹饪学校”的市场项目。通过与河北省烹调协会合作,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建“河北省烹饪协会赫达烹饪学院”,共同开展烹调师培训业务。2005年11月份,我们正式与省烹饪协会签定了项目合作协议书,目前,学院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到位,招生工作也马上即将开始。
外拓市场,内挖潜力是我们在经营创新上的总体思路。在努力拓展校外市场的同时,我们对校内服务市场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挖掘。
河北大学作为“省部共建” 的一所综合大学,其“古典文学”、“宋史研究”等国学领域的研究,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茶艺作为国学的精髓之一,在河北大学的服务项目上却还是一个空白。鉴于河北大学经常接待国外友人,他们对中国传统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经过论证之后在新校区设立了“茶艺坊”。这种传统的接待方式,体现出了河北大学“国学”遗风的浓厚文化底蕴,也成为了我们在餐饮接待服务中的一个新的靓点。
四、技术创新
对于高校餐饮服务实体来说,工作中所经常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传统烹调加工技术、设备设施保养维修技术、卫生安全监视测量技术和电子信息管理技术四大类。这四大类技术必须相辅相成,合理应用才能更好的做好餐饮服务保障工作。在去年的餐饮服务体系改造的基础上,我们于今年重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改造。
1、烹调技能和设备维护技术的创新。
在啄木鸟行动计划中,我们根据各单位各岗位制定的“应知、应会、应做到”内容和要求,加大了员工的技能培训力度,深入挖掘和树立先进模范典型,号召广大员工向先进学习,在中心内部掀起了学习和创新的热潮。我们的员工纷纷购买、借阅烹调书籍,学习适合餐厅大伙加工的新菜肴,新技术;在设备的保养维修方面,员工们熟练的掌握了各种设备灶具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技巧;利用费旧原料自制搅馅机,即节约了餐厅成本,有效解决了电动甩干机打馅太干的问题;在餐具搬运箱底部加装钢筋滑道,大大延长了搬运箱的使用寿命。类似于这类的“不起眼”的技术改造和创新还有很多,虽然看似不起眼,却是为中心节省了不少的资金,更重要的是通过人人想办法,人人搞创新的做法,增强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成本意识,大大提高了餐厅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2、卫生安全监视测量技术创新。
食品卫生安全是是餐饮服务保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校餐饮服务实体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我们的餐饮服务体系改革中,食品卫生监测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今年,我们对这个环节的控制给予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除蔬菜农药残留和冷拼凉菜大肠杆菌检测外,还在餐具清洗消毒环节引入了细菌检测技术,保证餐具清洁卫生;加大了臭氧发生仪的使用范围,在肉类食品的清洗过程中进行消毒,去除生物激素;对大型洗碗机进行了设备改造,增加了恒温检测设备,保证了清洗温度的始终达标。
3、电子信息管理技术创新。
今年上半年,我们对一卡通售饭系统进行了系统升级,在公司网站建立起一卡通消费记录查询系统。现在,同学们只要登陆公司网站,输入自己的卡号和密码,就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消费情况,包括消费时间、地点和金额等,满足了同学们透明消费的需求,同时也有效的消除了划卡消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受到了同学的一致好评。
“服务高于利润,创新推动发展”,这是我们作为高校餐饮服务企业永恒不变的经营宗旨。在近两年来的餐饮服务体系改革中,我们通过餐饮服务流程改造,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和技术创新,细化管理,深化改革,以全面的创新持续推动了我校餐饮工作的和谐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将继续坚持“服务、创新”的主旋律,为建设一流的和谐饮食、和谐餐厅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