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校服务当先积极稳妥推进后勤改革与发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03-16浏览次数:440

    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时至今日已有五载。回首来路,后勤人栉风沐雨,以适应社会变革和高校发展为己任,转机制、变模式、顾大局、谋发展,自立自强,奋进不止;春华秋实,后勤建设初见成效:基础设备设施日趋齐备,职工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正昂首阔步,向着持续、健康的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一、后勤实体发展规划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全国高校新_一轮后勤改革绝大多数于2001年开始。经过五年的风雨历程,各个高校均已建立了拥有下属中心,涵盖餐饮、学生住宿、’校园管理、物业管理、动力运行、幼儿教育、车辆运输、房屋修缮、商业零售等服务于一体的后勤实体。斗转星移,花落花开,集团人上下始终同心同德,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面对又一个五年,高校后勤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境。制订和构建符合后勤实际、推进后勤发展的规划设想,对于各后勤实体今后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后勤实体制定发展规划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愈加使得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如何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和优势,吸弓l和利用更多的资源用于自身发展是每一个后勤实体在未来五年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是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要求有全方位、高标准、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服务做保障,这就要求后勤实体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以及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上有更大、更快的进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

    三是推进自身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服务高校、促进高校发展的使命和责任要求后勤实体不断开创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呈现新面貌,谋求新发展,坚持在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中将实体做精做强。

    总之,后勤实体的发展规划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要满足所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需要,更好的为学校教学科研以及师生的生糟服务;要立足实际,有利于推进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二、规划的原则与目标

    后勤实体的发展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是否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宗旨,是判断后勤改革方向正确与否的重要指标。后勤工作要始终服务、服从于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服从于学校稳定大局,杜绝“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经营开发,轻服务育人”的现象发生。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长远效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坚持服务第一,不能损害师生的根本利益,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

    (二)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为了保证后勤改革的顺利进行,巩固阶段性成果,后勤工作必须坚持求真务实、逐步推进、讲求实效、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本地本校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研究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采取何种措施。要坚持稳扎稳打,反对激进和冒险,尤其对于关系整个实体发展的重要决策,要有充分调研和论证。实体的发展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路,不盲从,确保稳定、有序和健康发展。

    后勤实体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可以确定为:建立面向社会,适应市场规律,能够有效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优质高效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开拓发展,不断壮大。

    后勤实体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实现:

    1.服务专业化、人性化。优质服务是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生存之本。建立优质高效的新型后勤保障系统,其中一个根本性的标志就是实现服务的专业化和人性化。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要参照和借鉴社会同行业现行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拓宽服务领域,严格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更好的满足学校工作和师生生活需要。

    后勤实体要立足高校发展,逐步建立安全、卫生、周到、便利的生活保障系统,规划设计舒适、洁净、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教室环境和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场所,提供物美价廉的生活消费品,体现热情、文明、礼貌的服务言行,营造具有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的人文关怀氛围。

    2.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后勤工作要以服务为本,以管理为基。后勤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后勤实体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一整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机制建设,规范经营运作,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及统筹协调的整合力度,更好的为服务工作保驾护航。这也是高校后勤发展壮大的动力所在。

    科学管理的实质就是要面向市场,按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进行组织与管理。后勤实体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协调甲乙方关系,积极寻求更多的协作;二要按专业化、集约化的原则进行机构设置,集中优势,明确分工,责任分明;三是完善以劳动用工管理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四是要加强职能运行管理,导入和发挥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和监督管理功能,严格操作程序,明确要求标准,把工作落实处,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措施方法

    在建设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后勤实体务必从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规范的服务体系以及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三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职权,理顺管理体制。

    1.定位

    定位问题是关系实体今后发展的决定性问题。五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目前仍处于后勤改革初期,是后勤实体从行政系统分离出来后学习和模拟市场运作的阶段,是着力培育校内市场、逐步孕育社会市场的阶段。大部分后勤实体短时间内不可能组建成剥离学校之外的后勤法人实体。

    这就意味着后勤实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要继续坚持四个不变:即学校党委和行政对后勤改革的领导不能变;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中心工作不能变;为学校培养人才服务的目标不能变;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和为高等教育服务的产业属性不能变。后勤实体必须是高等学校最重要、最可靠的后勤保障力量,为高校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是后勤实体的天职与使命,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社会效益为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满足学校和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后勤服务需求。

    后勤实体这种定位既是由高校后勤服务的特性决定的,也是符合实体目前实际情况的。这种定位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或走回头路。实体将在实际的经营和运作过程中,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核算的方法,模拟企业运作,积极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和企业化运行机制,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讲求成本核算,规范财务运作,加强监督管理。与此同时,坚持“保本微利’’、“优质低价”和“遵循学校教育规律办事”,不断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减轻学校负担和提高办学效益,努力建成服务优质高效、管理科学规范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2.岗位职责

    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和协商,统筹规划后勤服务工作,明确实体在后勤保障工作中的范围和内容,将那些可以由实体承担却由各部门、各单位自行运作的具体事务性工作梳理出来,统一纳入后勤保障工作体系。这不仅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从后勤保障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学、科研和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后勤系统的综合优势,通过资产重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为后勤实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把后勤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学校应将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统一协调和梳理后勤工作,实现科学分工、科学管理,而不能仅仅省心就得。

    3.甲乙方关系

    后勤实体与学校规范分离后,形成了甲乙方体制。这在客观上也形成了一对矛盾。要解决好实体与代表学校的甲方之间的矛盾,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明确.甲乙方各自的职责和理顺甲乙方关系,形成必要的制度、规范、标准和责任。明确甲方责任,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乙方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即双方各自权限。要通过规范《后勤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数量、质量要求,费用标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以规范甲乙方各自的管理和服务行为。同时,还要通过细化和确定实体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数额,为处理和解决好甲乙方的经济关系提供依据,从而减少或避免因计算服务费用而产生的矛盾。

    在明确职责和理顺经济关系的基础上,要做到正确处理甲乙方关系,还有赖于双方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实体应主动把各项后勤服务工作搞好,使师生员工满意,使学校领导放心,这才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实体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争取甲方的支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甲方也应该站在后勤工作全局,理解乙方,支持乙方,帮助乙方壮大和发展。

    (二)两种模式,分制管理,健全运行机制。

    随着工作的发展,后勤实体应根据工作范围和行业特点,重新规划和设置中心,并按照服务型和经营型特点,对不同性质的机构采取不同的经营和管理办法,形成由法人实体和其他经济实体组成的联合体。

    1.服务型

    按照行业归口管理的原则,体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特点,对现下属中心进行机构调整、合并,组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后勤服务实体,如餐饮服务、学生公寓、绿化保洁、动力运行等。中心之间做到分工协作,接口清晰,主要为校区日常后勤服务工作提供保障。   

    这类服务型中心模拟现代企业运行,加强成本核算,制定合理收费标准,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转变职工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树立以优质服务和精打细算求生存和图发展的意识。不断扩大原有的服务范围、项目、品种和质量,完善服务结构和层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充分占领校内市场。

    服务型实体采取和学校签订服务协议、收费服务制的方式为学校提供日常后勤保障服务,并接受学校的经营指导和监督。由于这类实体具有公益服务特点,学校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经济补偿机制和运行监督机制,实行零租赁,避免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并在制定人事、分配等制度上给与学校其他部门相同的政策。

    2.经营型

    后勤集实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仅局限于校内市场是不够的,要不失时机地跨出校门,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对于实体内部具有经营性质、有一定行业优势的小实体,如修建中心、超市商场等,应通过法定的注册登记程序,组建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后勤企业,实行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模式,使其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参与社会竞争。这类实体对外独立承担民事和经济责任,对内实行科学管理,利用市场价格机制和企业化运作模式,不断降低服务成本和价格,减少管理环节和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壮大自己的实力。

    与服务型实体的公益性特点不同,经营型实体重在增加经济效益,增强后勤发展后劲,支撑后勤改革深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学校要对经营型实体占有的国有资产进行评估,作为股份入股,发展后勤相关产业,向经营、向社会要效益。

    (三)行业标准,质量保证,完善服务体系。

    服务质量是后勤实体生存之本。完善的服务体系,优质的服务保证是实体建立新型、高效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体现。后勤实体应本着推行行业化发展的思路,逐步实现管理、服务和经营的标准化。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制定岗位规范,确立工作准则,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克服传统管理中的随意性。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控制管理,制定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具体的奖惩措施,建立专门的监控队伍,对管理服务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控制,全面提升质量管理的水平。

    (四)引进人才,竞聘培训,强化队伍建设。

    高校后勤工作是容管理、经营、服务于一身的系统工程,仅靠历史经验和工作热情是不够的,需要具备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现代的管理水平。要创建一流的后勤服务,首先必须有一流的管理人才。后勤实体的发展需要拥有一批思想过硬,懂经营,善管理的后勤管理干部队伍。实体要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下,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后勤干部任用制度,积极弓I进人才,充实管理人员队伍,改善和优化管理队伍结构。要实行干部聘任制与全员劳动合同制的相结合的方式,主要管理干部和业务技术骨干由学校统一设岗聘任,员工管理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对未能竞争上岗的人员实行内部转岗或待岗、内退等;同时采用l社会招聘、校内调配和内部培养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调整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体还要加大员工培训力度,练好内功,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素质能力和行为方式上,不断强化员工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为后勤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高校后勤改革才刚起步。回顾过去,我们为所取得的一些成绩而感到欢欣鼓舞;展望未来,我们为所承担的各项工作而感到责任重大。

    我们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进行改革的决心,我们坚信:高校后勤改革一定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